欢迎访问中南医学期刊社系列期刊网站!

“互联网+ ”新型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于循证医学课程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2年06月25日阅读量:4615次下载量:2185次下载手机版

作者: 王云云 1, 2, 3, 4 王宇 1, 2, 3 黄笛 1, 2, 3, 4 阎思宇 1, 2, 3 黄桥 1, 2, 3 李胜 1, 5 郭毅 1, 2, 3 曾宪涛 1, 2, 3 靳英辉 1, 2, 3, 4, 6

作者单位: 1.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武汉 430071) 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3. 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4. 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分中心(武汉 430071) 5. 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管理处(武汉 430071) 6. Cochrane中国协作网执委会(武汉 430071)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方式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循证医学 教学改革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201032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2021GA001);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研究项目(2021063、2020045);武汉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综合改革项目;武汉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1年);武汉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2017年);武汉大学MOOC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

引用格式:王云云, 王宇, 黄笛, 阎思宇, 黄桥, 李胜, 郭毅, 曾宪涛, 靳英辉. “互联网+ ”新型教学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于循证医学课程的思考[J]. 医学新知, 2022, 32(3): 233-240.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201032.

Wang YY, Wang Y, Huang D, Yan SY, Huang Q, Li S, Guo Y, Zeng XT, Jin YH. Suggestions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new teaching mod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J]. Yixue Xinzhi Zazhi, 2022, 32(3): 233-240.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201032.[Article in Chinese]

摘要|Abstract

“互联网+”给医学教育带来巨大挑战,融入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活动应用日益广泛,它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如何强化对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难点。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反馈-改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医学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模式及其形成性评价体系特点,提出了评价体系的建设方向及改革着力点,结合武汉大学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的授课经验,以该课程为例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思路。期望能与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循证医学类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在医学生循证医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全文|Full-text

教学评价是监测课程活动实施、衡量“教”与“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优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两类,前者意在课程结束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后者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以改进、调整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1-2]。目前,形成性评价方式以平时测验、课堂表现、建立学习档案等为主。相对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更为复杂。现有研究以评估新型评价方法的实证类探索为主,在是否将真实教学建议反馈给被评价者、健全培训和监督机制及充分发挥其促学、促教的双重作用等方面仍需深入探讨[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得到广泛应用。自2018年起,国家教育部等相继发文,明确强调教学机构需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改革的方法,共享优质医学教育资源[4-6],为推动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使用与优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首先,“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涌现,如运用线上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评估其学习过程、了解其反馈信息十分重要。其次,既往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过多、耗时长,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简化评估流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然而,适用于新型教学方法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仍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路径。

循证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科学临床决策等能力的重要助力,循证医学能力也被要求作为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7]。武汉大学自2004年起,相继开设了循证医学系列课程,包括面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留学生的循证医学和面向专业型硕士生的循证临床实践[7-9]。为充分发挥该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学校教研室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2019年至2020年,筹备并建成了循证医学线上慕课课程,现已于中国大学MOOC网完成3轮开课,累计受众达14 489人。2021年2月,首次面向17级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及“5+3”),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试点教学,建立了初步的评价体系。

本文通过分析医学教育领域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对既往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总结,探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方向和着力点。同时,立足武汉大学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的授课特点及教学改革需求,提出了该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构想,为进一步优化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以解析“互联网+”教学为切口,瞄准评价体系建设方向 

课堂教学是系统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模拟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小组合作式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等新型教学方式推动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拓宽了教学资源的类型,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单纯线下课堂教学的局面。其中,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内科学、生理学、医学影像学、泌尿外科学等,多与PBL教学、TBL教学、翻转课堂等其他教学方式联合组织教学活动。各类教学方式实施步骤及特点见表1[10-15]。

  • 表格1 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Table1.The applic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education
    注:TBL指小组合作式学习(team-based learning);PBL指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现有混合式教学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半交互式教学,依据线上教学资源或教学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蓝墨智慧云、智慧职教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借助平台发布作业、考勤打卡,实时掌握学生反馈等[16];②全交互式教学,多应用于临床教学,通过虚拟现实模拟临床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以“第一视角”进行系统化学习。新型教学模式更具开放性、灵活性,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时,除需结合课程目标设立考核标准,评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也应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估,以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此外,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改进”可循环途径也十分重要,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2 以概述既往评估方式为路径,明确评价体系优化着力点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既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且对师生的“教”与“学”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其进行过程性考核,建立长效的形成性评价机制是现今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难点。现有研究已逐步探索了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本团队根据课程类型进行了梳理,以示例课程的形成呈现具体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发现信息技术在理论课、实践课及两者结合的授课内容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理论课方面,其多是辅助教学资源及教学过程管理平台,可提供线上教学视频、打卡签到、自评和测试、评教等功能;针对结合实践的授课内容,信息技术可提供互动式虚拟模拟训练、辅助实践操作演练等,考评内容也多聚焦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性理解和运用能力[17-19]。另外,针对线上学习,多采用设置测试题、课前限时回答等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线下学习,结合临床课程特点,多采用情景模拟或小组讨论开展组内和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针对教学反馈途径,多借助云课堂等教学平台,实时观察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对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等,以调整课程节奏及授课侧重点。

  • 表格2 信息技术在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Table2.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medical education
    注:TBL指小组合作式学习(team-based learning);PBL指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总之,在构建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时,可考虑从以下五方面入手:第一,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医学生培养要求,设置多样化考核标准,并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可采用单元或章节测试;针对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可通过教师根据课堂表现予以点评,也可开展学生互评。第二,把握主观性较强的考核方式如实践报告、小组汇报等评价标准的一致性,也需关注个人与小组综合性表现的差异化结果,避免“一刀切”。第三,充分权衡不同考核标准在教学效果整体性评估中的作用,合理设置不同类型考评方法在形成性评价中的权重。第四,注重线上学习效果及与线下课程的衔接,不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学问卷调查等了解其反馈,教学秘书或主讲教师也需动态监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引导。第五,设置“教学-反馈-改进”监管标准,如互动频次、改进措施等,以文档记录作为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之一。

3 以优化评价体系为目标,创新循证医学课程多维评估方式

循证医学课程既涵盖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基础研究等复杂理论架构,又涉及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主干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特点,意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能力,以进一步推动循证临床实践,优化临床诊疗策略,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卫生服务。历经18年的教学探索,本教研室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先后设立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混合式评价的考核标准及权重配比。其中,既往形成性评价方式多立足医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合循证医学方法,通过提交平时作业、撰写论文、课堂提问等途径进行综合性考核。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步常态化,为适应新时代医学生及教学改革的需求,本教研室也初步建立了循证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评价标准。其中,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占比分别为60%、40%,形成性评价由课前观看线上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测试题、参与课堂问答、课下作业组成,各占其总分的20%、5%、35%[7-8]。该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是教研室初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前期教研室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也反映了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的共性难点。第一,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线上教学资源,评估其教学质量?第二,如何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第三,如何明确教学人员在该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合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如何保证混合式教学的延续性学习质量?鉴于此,经多次教学研讨,结合武汉大学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特点,借鉴既往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本教研室提出了优化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图1)。该体系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评估三个环节,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一环节均明确了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指标及实施策略。其中,评价目的意在定位各环节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保证授课力度的衔接性,以达成课程的整体性教学目标;评价指标采用线上与线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估方式;实施策略集合了主讲教师、教学秘书、教学督导等多方人员的力量,规范教学实施过程,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反馈-改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 图1 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思路
    Figure1.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a format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lended learning i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循证医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是教研室秉持“边教学、边研究、边应用、边改进”教学理念的又一创新举措,旨在优化武汉大学医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留学生循证医学能力的培养。与既往评估标准相比,该体系具有明显的突破。首先,构建了围绕循证医学课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增设了课前收集线下教学的需求,评估了“教学-反馈-改进”的执行情况,强化了对学生课后延续性指导实施力度的管理等。其次,明确了教学督导、主讲教师、教学秘书、助教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并借助信息技术简化了评价流程。再次,补充了开放性思考题及论文写作或评述的评价指标,以充分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能力。最后,课后开展问卷调研和定性访谈,以掌握学生对该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真实体验,并收集其建议,以便进一步持续开展教学优化。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教育”日益广泛的应用,如何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现有医学教育领域“互联网+”教学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对比既往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方法,结合本教研室循证医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优化该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思路,期望能与相关人员相互探讨,共同推动信息技术与循证医学类课程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在医学生循证医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专业或有条件的院校融入线上教育资源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恒, 沈洋, 周万津, 等. “互联网+”模式下我国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 (9): 9-11. [Liu H, Shen Y, Zhou WJ, et al. The study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China under the "Internet +" mode[J].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2021, (9): 9-11.]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21.09.004.

2.郭庆峰, 郭劲松, 薄红, 等.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实施现状及提升策略[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18): 47-50. [Guo QF, Guo JS, Bo H, et 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J].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20, 38(18): 47-50.]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ExMjMwEg93c3p5ankyMDIwMTgwMjYaCGhhMmVsMnVw.

3.秦梦, 毛慧娟, 汪丽娜, 等.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8, 17(10): 1006-1012. [Qin M, Mao HJ, Wang LN, et al. The domestic hot-pots research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p 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8, 17(10): 1006-1012.] DOI: 10.3760/cma.j.issn.2095-1 485.2018.10.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2018-04-25) [2020-12-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 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EB/OL]. (2019-02-23) [2020-12-0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8.htm.

6.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 (2018-10-17) [2020-12-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201810/t2018101 7_351901.html.

7.王云云, 靳英辉, 郭毅, 等. 新时代背景下循证医学助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 13(12): 1434-1437. [Wang YY, Jin YH, Guo Y, et al. Thoughts for cultivation of new medical talents based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current era[J]. 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1, 13(12): 1434-1437.] DOI: 10.3969/j.issn. 1674-4055.2021.12.06.

8.王云云, 王宇, 黄笛, 等. 循证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以武汉大学为例[J]. 医学新知, 2022, 32(1): 74-80. [Wang YY, Wang Y, Huang D,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curriculum system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 example from Wuhan University[J]. Yixue Xinzhi Zazhi, 2022, 32(1): 74-80.] DOI: 10.12173/j.issn.1004-5511.202111004.

9.靳英辉, 郭毅, 王宇, 等. 如何教授留学生撰写循证病例报告[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40(2): 143-146. [Jin YH, Guo Y, Wang Y, et al. How to teach overseas students to write evidence-based case reports[J].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2021, 40(2): 143-146. ] DOI: 10.15991/j.cnki.41-1361/r.2021.02.015.

10.杨艳丽, 耿英华, 李骏, 等. “互联网+”背景下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148-1151. [Yang YL, Geng YH, Li J,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POC combined with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J]. Journ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2021, 46(8): 1148-1151.] DOI: 10.13898/j.cnki.issn. 1000-2200.2021.08.041.

11.章汝文, 谭兴, 王腾蛟, 等. “互联网+”背景下TBL教学法在医学生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 (2): 104-105. [Zhang RW, Tan X, Wang TJ, et al. Application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medic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J]. 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2019, (2):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2-1701.2019.02. 053.

12.王松, 代松, 张帅, 等. 基于“互联网+教育”下PBL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11): 20-24. [Wang S, Dai S, Zhang S, et al.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ractice with "internet +education" mode in clinical instruction[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21, 13(11): 20-24.]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21.11.006.

13.程龙, 白旭明.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 13(30): 12-15. [Cheng L, Bai XM. Research on mobil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internet+"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J].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21, 13(30): 12-15.]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21. 30.004.

14.许定华, 罗泽斌, 徐晓红, 等. 基于在线互动教学云平台的互联网+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研究[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27(3): 400-403. [Xu DH, Luo ZB, Xu XH, et al. Research on internet plus medical imag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online interactive cloud teaching platform[J].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9, 27(3): 400-403.] DOI: 10.13555/j.cnki.c.m.e.2019.03.010.

15.陈建帆, 孙路平, 卓育敏. 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教育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21): 3230-3233. [Chen JF, Sun LP, Zhuo YM.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ode in clinical education of urology[J]. 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2020, 26(21): 3230-3233.]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0.21.012.

16.王逸飞, 吴思瑶, 李春丽.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高校在线教育应用研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 (15): 104-107. [Wang YF, Wu SY, Li C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education' in onlin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21, (15): 104-107] DOI: 10.3969/j.issn.1674-2117. 2021.15.035.

17.汪萍, 宫磊, 朱晓蕾, 等. 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 42(3): 385-388, 391. [Wang P, Gong L, Zhu XL, et al.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genetics teaching[J]. Journ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20, 42(3): 385-388, 391.] DOI: 10.3969/j.issn.1001-5817.2020.03.030.

18.夏天, 汤显能. “互联网+”课堂新模式下临床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1(1): 121-123. [Xia T, Tang X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 under interne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21(1): 121-123.] DOI: 10.3969/j.issn.2095-4441.2018.01.045.

19.刘汉梅, 张咏梅, 陶明, 等.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助产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22): 46-48. [Liu HM, Zhang YM, Tao M, et al.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midwifery teaching[J]. Health Vocation Education, 2020, 38(22): 46-48.]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hlQZXJpb2RpY2FsQ0hJTmV3UzIwMjExMjMwEg93c3p5ankyMDIwMjIwMjYaCDdnZWY4MWdt.

《医学新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主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官方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